一位投资人眼中的区块链价值经济

- 编辑:xilele -

一位投资人眼中的区块链价值经济

区块链是现实经济世界一个现象级的事件,理论界和创投界各有各的理解,且众说纷纭,冲突激烈。以下的文章,笔者试图从价值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块链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现象做一些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梳理出一些结论,供大家拍砖。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价值经济学,这是笔者自己命名的,源自于本人在清华做博士后的研究课题。简单说来,价值经济学就一个基本命题,即价值的本源是人的需求,其它的都是推论。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会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引出相关推论,在这里就直奔区块链主题了。

首先看一下区块链的典型应用——比特币。很多传统经济学家和知名经济人物是不理解、不认可比特币的,尤其是其越来越高的价格,认为缺乏支撑。但现实世界中,如李笑来等一批忠实的拥趸却早早因为坚信比特币的价值而获取了财富自由,甚至乘上了一个N。这就让现实世界的大众极其分裂了,到底是相信知名专家,恪守“经济规律”,还是相信身边的实例,拥抱比特币呢?

从价值经济学的角度看,价值的本源是人的需求,那么,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很简单,人的主观判断。这是价值经济学一个重要的推论,即价值的判定来自于人的主观判断。这一点跟大多数人的直觉认知是不太一致的,但真理往往不就是未必如人所以为的那样吗?现实经济中,对某一件东西的价值认定,是基于在公开市场中(假定很多情况下存在),众多的需求方形成的需求曲线,与众多供给方形成的供给曲线(不了解的可自行百度一下西方经济学常识)所均衡形成的市场价格(见下图1),当供需双方群体足够大时,这个大群体均衡出来的价格就会足够稳定,所以大家也就不会觉得价值是主观的了,其实,价值对每一个人都是主观存在的,只不过大家都会受客观市场价格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一些固化的认知,所以认为价值是客观稳定的。

图1: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示意图

 

1527041639674942.jpg

 

说了这么多,说回比特币。比特币最早是极客们的玩具,大家没指望从玩这个新奇的游戏中获利,因此,最开始的社区可以说都是义工,劳动是免费的,算力也都是免费的(现成的计算机),这也是现在想要做好一个区块链社区所需要借鉴的,没有免费也愿意来参与的硬核粉丝,一个社区就很难做大。但这个游戏从比特币第一次被市场化交易开始,价值就开始被注入了,注入的是什么?是第一次买比特币那哥们儿的心理认知,即花一点小钱买了一个可能价值为零的虚拟资产。他买比特币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也许是好玩,也许是觉得不贵,赌比特币未来会升值,那么,此时比特币满足的就是他的投资需求,他付出的是投资的价值,也就是购买投资品的价值(投资价值和消费价值属性根本不同,后续会讨论到)。

但是,这个虚拟资产所具有的特性太神奇了,首先,它无法被篡改和复制,其次,它可以无限被分割,第三,它可以全球化自由流转,而且从数学意义上安全,第四,它不需要中心化的组织来支持,一群有计算机的人就能够自己玩起来。所以,随着第一次价值的注入,这些属性会吸引更多的极客来参与这个游戏,所以更多的价值就陆续被注入,从而形成了更好的市场价格。而不断提高的成交价格,形成了财富增殖效应,开始吸引非极客投机人群口袋里的小钱了,这部分钱对这些人来说是可以完全损失掉的,也就是可以承担最大风险的投资。这个循环演进很快,因为快速增长的财富效应,慢慢地部分投机人群钱包里的大钱也开始进场,这就已经很大地提升了对比特币体系的价值注入量。而随着对比特币的新闻报导,很快全球范围内的投机人群都知道比特币了,他们的小钱、大钱也都开始陆续往比特币里配置,进而非投机人群的部分投资性财富配置也进来了。而且比特币可以全球点对点安全移动的特性,也吸引了很多有全球化支付需求人群的使用,当然伴随的也是价值注入。

这样一来,相信比特币价值的人越来越多,注入比特币的价值量也越来越大,最终汇总成了一根越来越高的全球比特币价值需求曲线(见下图2),而比特币的代码规则,已经限定死了其总量是2100万枚,且要到2140年才能够全部被挖出来,因此,在刚性供给曲线的约束下,比特币价格也与需求曲线同步快速上扬(见下图2)。

图2:比特币价格形成机制示意图

 

1527041702151576.jpg

 

这里有一点想要梳理一下,现在区块链圈里很多人所说的共识价值,其实就是一群人共同认可某个token的价值,然后形成一根上面所描述的需求曲线;这个跟记账共识机制不一样,那是记账权的确认原则,跟价值并没有直接关系。但现在很多人容易把两者混在一起来讲,并认为产生了一个什么创新的概念或经济范式,结果让更多人觉得比较困扰,当然,也增加了区块链经济“雾里看花”的朦胧神秘感。

言归正传,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面临了各种冲击,比特币的这根需求曲线仍然具备很大的上扬势能,曾一度将比特币带到了2万美金一枚的高点,目前也一直稳定高于8000美金。目前来看,比特币价值的支撑主要是财富增殖效应吸引来的全球化的投机性资本的一部分,而其在全球投机性资本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大,占全球财富总量的比例更是不值一提。

总的来看,在比特币这个完全私人社区化的游戏里,一个足够大的全球化人群认可了它的价值,并在群体性随机性地向其注入信用,这就形成了比特币的信用背书机制。这个机制在精神属性强的商品里表现得相对明显,很多艺术品、收藏品其实用价值都有限,但基于群体化对其精神价值的认可,再加上公开市场流动性的溢价,往往都能形成很高的市场价格。

我们知道,一旦社会化样本足够大,样本的各种随机特征也会相对稳定。就比特币目前所吸引的投机型流动性来看,虽然只占全球很小的比例,已足以支撑其从零涨到总市值数千亿美金。而且作为一个全球去中心化的游戏,在经历了各国政府多轮次花样翻新的各种打击后,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健硕地存在,已经证明了其虽然不是依靠中心化的信用背书机制,但这种大群体随机性的信用背书机制也具备极强的生命力,而且达到了相同的价值注入效果,甚至于更甚,因为相对于中心化信用背书机制而言,这种背书机制有上不封顶的想象空间,更强烈地刺激着高投机性资金的入场。

有人可能会问了,虽然比特币总量限定,但其它数字货币那么多,不是超发了吗?因为价值是人的主观心理来认定的,那么人类的心理认知模型就决定了客观世界的很多经济现实,这里面有另一个规律,那就是完全类似的竞品中,人们最终只能记住一到两个,而胜出者会赢家通吃。这个规律在互联网中体现为网络效应,在实体经济中体现为品牌效应,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那在与比特币类似的数字资产群中,其它无明显差异化的数字资产是没有太大机会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流动性都会因为头部效应而被比特币吸走。

那么,比特币会一直这么涨上去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所有的人都好奇这个问题,在这里笔者也大胆地推演一下,按照前述价值经济学规律,一方面,全球的投机性资本目前还有较大比例没有关注到数字资产,未来很有可能持续增配比特币,所以,在没有更好的投机机会之前,比特币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比特币生态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其更多体现的是投资增值价值和流动性价值,如果未来有更好的区块链经济生态出现,既能够创造价值增量,又具备投资增值和流动性价值,那么,这些投机性资本将被吸引到更有竞争力的生态中去,那会限制比特币的上涨空间。

那再往下呢?当全球的投机性资本发现区块链生态的价值潜力已经被充分挖掘,相对于其他领域不具备更大增值空间之时,区块链能获得的系统性投机型红利将逐渐消失,那时,区块链生态的价值支撑将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并配以适当的流动性红利部分,跟现在大部分国家的股市状态差不多少,而比特币生态因为不创造价值增量,在投资性红利消散后,其价值基础将主要建立在精神层面,如作为区块链创世应用,像名画一样具有收藏价值,当然,还有一部分流动性价值。所以,比特币价格上涨前景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区块链整体能获取的投机型红利规模上限,一个是比特币外的区块链价值生态(真正有价值创造竞争力的)崛起的步伐。

而最吸引人的是,在上述平衡状态到来之前,在区块链价值生态中存在着大量的动能极大的投资机会,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机构都是一样。

那么,为什么区块链价值生态会带来系统的红利呢?ICO跟IPO又有什么区别呢?如何构建一个好的区块链价值生态呢?这里面问题还有很多,在阅读碎片化的时代,一次写多了遭嫌弃,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