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新资源“圈地战争”已经开始:不可忽视

最近,无论是以太坊还是EOS,都出现了问题。

以太坊是因为应用而造成网络拥堵,手续费的Gas趁机暴涨,造成很多用户和程序员流失到EOS。而EOS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RAM被爆炒造成价格上升,随后BM又通过改规则、退群等一系列过激行为,让RAM的投资者“坐了过山车”。但这些事件的背后,其实不仅仅是价格,更多的应该是对新资源的囤积和抢占。

Gas概念源于数字货币交易的交易费,在比特币时代交易费就是直接支付一定额度的BTC作为手续费。而以太坊(ETH)的交易费表面上看也是如此,需要支付一定额度的ETH,但实际内部运行要用到了Gas的概念。每笔交易都被要求包括一个Gas limit(有的时候被称为startGas)和一个愿为单位Gas支付的费用。其中,Gas limit是这笔交易允许的最大的消耗Gas的数量,可以理解为交易服务本身的服务费;而愿为单位Gas支付的费用,可以理解为小费。矿工有权利选择先打包哪一笔交易,你支付的交易费越多矿工就越喜欢帮你打包,交易确认的速度也越快。所以,在以太坊拥堵后,Gas支付的越高交易才会被越快执行。

区块链新资源“圈地战争”已经开始:不可忽视的“跑道宽度”

EOS RAM是为了保持超级节点的高效运行,节点 RAM 内存总量有上限(以后会扩容),如果要保持区块链数据可以随时存储、修改,就需要这部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而内存的使用需要用户自己去 EOS 系统中购买,不需要的时候再卖给系统,换回 EOS 代币。内存的价格由系统 Bancor Relay 算法决定。在 EOS 网络上,大量的操作都需要消耗 RAM 来存储数据,比如创建一个 EOS 账号、创建一个 EOS 智能合约、进行 EOS 转账等。

创建一个 12 位的 EOS 账号需要消耗 4KB 左右的内存,以 7 月 8 日的价格进行计算,1KB 的内存需要 0.4452 EOS,所以约等于 1.76 个 EOS。

如果仔细想想,Gas与RAM背后都有一个新的资源,就是公链的“跑道宽度”,只不过gas是后付费,而RAM是预付费的。预付费由于资源有限,所以做成市价撮合交易,给投机者留出溢价空间,而随着扩容的不确定性,RAM的价格始终操纵在超级节点手中,而这些成本最后通过DAPP的应用转嫁到客户。超级节点成为天然的收割者,而使用EOS上DAPP应用的用户将会为这些投机买单。

荣格财经认为:在以太坊上对资源的侵占并不是和EOS一样,通过价格囤积“跑道宽度”来获利的,而是像“加密猫”或“FCoin”这种应用点燃用户欲望后,通过用户交易来直接抢夺“整条跑道”,此时应用借此上位宣传。而矿工们乘机涨价,如果此时矿工再联合恶性提价,那么应用上的用户想交易同样要为“跑道宽度”买单。

所以,ETH的GAS与EOS的RAM看似相关性不高,其实背后都直接指向了一个区块链世界新的资源,那就是公链的跑道宽度”。

也许,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完善会拓宽跑道的宽度,而降低“跑道费用”。但目前看来,这个资源是存在囤积价值的,越是受追捧的公链,这个新资源的价格越有可能炒作。当下的DAPP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如果EOS或ETH上出现微信、淘宝、嘀嘀打车等杀手级应用,以现在的水平看,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

在荣格财经看来,如果多个杀手级应用同时出现,必将引发应用抢夺资源的现象。而这一切的成本最终也都将转嫁到用户身上。其实,新资源的例子在传统时代与互联网时代我们都见过,如:传统时代的土地资源争夺,互联网时代的域名资源争夺,等等不胜枚举。

区块链时代的新资源已经出现,相比以太坊gas而言,EOS的RAM要显性的多。